其實今天至台北縣樹林監理站辦理過戶等號時,閒來無事就拿著大紀元時報看看(小弟沒那麼有學問,只是剛好其他報紙被人拿走,只剩下沒人看的大紀元時報 >"< ),總之沒事,拿來看看也無妨。


突然看到 蕭松山 副教授 撰寫此篇文章,看完後還欲罷不能,即不想花錢買一份報紙;又不能把公物帶走,只好一字一字的抄寫起來,內容大約如下:



【大紀元3月25日訊】根據教育部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http://www.eteacher.edu.tw)今年1月,對國中學生進行「網路霸凌」調查之結果顯示,超過3成國中生曾遭受「網路霸凌」,曾目睹或知曉他人「網路霸凌」的學生比例更高達57.9%。青少年透過網際網路欺負他人的「網路霸凌」事件層出不窮,已成為校園新興問題。

「網路霸凌」是一種隨著電腦網路與通訊科技的普及化,產生的一種網路暴力行為。「網路霸凌」是「看不見的拳頭」,不同於傳統霸凌,施暴者不需要有力的拳頭,只要有使用電腦的技巧及壞的心思,藉由網路能將訊息快速傳播的效應,使受暴者形成壓力,受暴者只要熟悉網路科技的使用方式,也能輕易用同一方式對施暴者展開反擊,也成為「網路霸凌」施暴者,導致霸凌行為循環發生。

針對青少年「網路霸凌」事件,教育部提醒老師、家長多關心青少年,主動學習網路溝通工具的使用方式,協助青少年解決問題。許多專家學者亦建議老師,結合學生的網路經驗設計課程,讓學生正向學習網路經驗;另建議學校加強網路法律教育,尤其是發現網路霸凌後,要持續追蹤、輔導,避免學生二度受傷。

個人認為,以上的建議只是處理「網路霸凌」事件的治標作為,根本解決之道應是加強道德教育,落實友善校園。因為「網路霸凌」應導源於道德、倫理的淪喪與價值觀的混淆。在校園中,隨著社會的多元,教育部定的共同校訓「禮義廉恥」逐漸被遺忘,不知還有多少學生聽過這治國綱領的四維:「禮為規規矩矩的態度,義為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還有多少師生認同「禮、義、廉、恥」這四字是做人的基本核心價值?

欣聞最近國立竹山高中巫春貴校長提出「品格教育從禮貌運動開始」,在校內推動友善校園「微笑禮貌運動」,希望全體同學當成重要活動身體力行;同時,由明慧教育學會發起的「全國禮貌高中職聯盟」,聯合企業、政府和媒體的力量,打造堅實的禮貌基礎及主流價值觀。期盼全國高中職學校踴躍參與並落實執行,相信學生都將能成為一個有品德、有禮貌的好國民,網路素養也因此提升,「網路霸凌」事件自然不再發生。



 


小弟看到『禮義廉恥』四字,發現從學生時期結束後,就從未認真看過這四個字,但就如同蕭 副教授所說,這四字不就是做人的基本核心價值,而為何小弟會將報紙上的文章大費周章的放在部落格裡呢?就因為小弟很在乎做人的基本核心價值,所以寫於此讓大夥討論討論。


 


小弟發現就因為網路的便捷及言語不需要經過見面訴說,便造就有些人心靈偏差,總覺得他們可以在虛擬世界裡說話不算話、對商品亂出價、淨問些無聊事務、大言大慚的罵人、損人抑或者從事些非法行為。他們總覺得我不需要負責任,所以就可以肆無忌憚且口無遮攔的暢所欲言。


 


對於這些人,小弟也覺得是屬於『網路霸凌』的一種,雖不至於太過嚴重,也有時不見得讓受暴者形成壓力,但就對於『禮義廉恥』四字,我想這群人早已拋之腦後,而如此不就早已忘記做人的基本核心價值嗎?


 


小弟常常看到各拍賣的問與答或評價裡,就常常出現此種典型『網路霸凌』的施暴者買家,我想很多網友若有當過賣家,應該多多少少都會遇過這種無理取鬧的買方,輕者在問與答或評價裡罵來罵去,盡訴說賣家的錯,嚴重者讓優質賣家留下不好的評價卻又讓對方沾沾自喜。


 


孔子曾說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修身』是第一步,只要每個人從『心』做起,自我『修身』起,再多想想『禮義廉恥』的真義,那台灣就不會那麼亂了。此時此刻的亂象在於台灣的道德倫理的淪喪及價值觀混淆不明,而讓年輕人在接觸著社會多元且網路大量資訊爆炸下,無所適從,迷失做人該有的基本核心價值。


 


若一個人連最基本、最根本、最深層的核心價值都遺忘了,此人必心術不正。


 


台灣真的需要更多人提倡『 』運動,此時又讓我想起聖嚴法師及證嚴法師的許多法語,這就是最根本做人的道理。加油!台灣!要有向上提昇的『心』力量。


 


剛逛了很多車商的網路內容及簡介,真讓小弟啼笑皆非。因為有很多事商寫的在好,但內心、骨子裡依舊如此的壞而且賣場還是照賣有問題的車種,還有些人有改邪歸正一點點,因為從專做有問題的車商經過換了招牌漂白後,卻可以成為正氣澟然說了一口專賣優質車的車商,小弟依舊嗤之以鼻。


 


加油!中古車市場!經過去年世紀大風暴洗禮下,讓承德路出身的小弟覺得有點寒心,因為小弟前幾天和一些同行聊著去年及近期中古車市場的變動,以先前台北縣市的買氣指標就看承德路的買賣量就略能推論出中古車市場的買氣變動,但近期發現自古應邪不勝正的真理,但卻在中古市場中有微妙的變化,這從店家的更替或移場下就能看出一些些端倪。


 


買賣一台車對於中古車商是何等簡單,但對於大多的消費者一輩子能有幾次買賣車輛,若每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以『商道』的精神,賺該賺的,拿該拿的,而不以『騙』玩弄『愚』、不以『詐』玩弄『貪』,而能以『童叟無欺』的方式完成買賣,讓中古車市場能有『心』的轉機,可以變得如此透明,不以短利自居、自傲。此時的中古市場不就會更蓬勃發展呢?


 


所以當很多中古車商漸漸已把中古車買賣的定位從『買賣業』提昇為『服務業』,但阿鋒又總覺得這還是不夠,畢竟提昇為『服務業』的本質是依舊有在從事買賣有問題的車輛,那轉變依舊會失敗,所以小弟自我期許的再重新將詠信車業定位一次,由原本的『服務業』再提昇為【心』事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revertrustcar 的頭像
    forevertrustcar

    FTC詠信車業的部落格

    forevertrustc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